我們的園子不大,4.2分,約1200坪。園子中種下了我們愛吃的水果蔬菜,小鳥愛吃的果實,蜜蜂喜歡的花。除了農產品外,還種下了很多喬木灌木,讓每一個上門的農民都說:「以後你們家的樹會長很大喔!你們的園子會變成一座森林喲!」農民看植物,都是看它長成後的樣子,而不是它現在的樣子。
當初在設計我們的園子時,期望未來這座園子可以滿足我們的視覺(滿園子的綠意及一季的繽紛),聽覺(小鳥蜜蜂的造訪),嗅覺(四季花香)以及我們的食物。除了按照時序種下四季蔬菜外,我們還種下了數十種水果,現在這些水果陸續有收成了,慢慢地能夠供應自己的日用飲食。
把我們的園子取名灌園,是因為我們喜歡陶淵明的詩,也喜歡田園躬耕的生活。更有一點是我們認同莊子在「天地」篇中的說法,引文如下:
陶淵明在《答龐參軍並序》中說“朝為灌園,夕偃蓬廬。”故典出自《莊子,天地》:“子貢南游于楚,反于晉,過漢陰,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。鑿隧而入井,抱甕而出灌。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。子貢曰:「有械於此,一日浸百畦,用力甚寡而見功多,夫子不欲乎?」為圃者仰而視之曰:「奈何?」曰:「鑿木為機,後重前輕,挈水若抽,數如泆湯,其名為槔。」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:「吾聞之吾師,有機械者必有機事,有機事者必有機心。機心存於胸中,則純白不備;純白不備,則神生不定;神生不定者,道之所不載也。吾非不知,羞而不為也。」子貢瞞然慚,俯而不對。”
灌園生產的食物除了提供自己的食物外,未來也會朝向生產食品給無法在自己田地上耕作的人。我們會秉持灌園老翁的精神,用手工盡量不用機械,也不用化學添加劑生產我們的食品,所以我們的生產量絕對不會多。食物加工的部分也是採用下訂單才製作的方法,不會讓我們的食品進入超市,而是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,減少運送的食物里程,也減少農損。
「抱甕灌園」不是只有躬耕田野的方法,莊子提供了我們另一種思維,另一種生活的方式,未來會在本部落格跟大家分享,我們下期再會。